一、牛根生
他貌不惊人,而一路传奇;
他久经磨砺,但百折不挠;
他出身贫寒,却千金散尽;
他肩负重托,有万丈豪情;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底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至今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牛根生是个苦孩子,据说当年他从乡下被卖到城里仅值50元钱。那个时候无论是谁都不会料到,今天他的身价竟然会上涨几千万倍。“牛”到了这个地步,因为他是蒙牛的“领军人物”,他也是一个自考生。
在中国目前的民营企业中,发展速度能用“可怕”这个词来形容的,蒙牛算是其中一家。带领蒙牛跑出“火箭速度”、演绎了这个中国企业快速发展传奇的人——牛根生,绝对是一个历经坎坷、个性鲜明的企业家。今天处在众人眼光之焦点下的牛根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商界明星,他在中国慈善排行榜上鼎鼎有名,是全球第一个将自己的股份全部捐献出来的企业家;也是少数几个提出要在50岁之前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企业领导人,为此,他已经一步一步作了周密的安排:2006年2月,杨文俊已经接任他的总裁职务;并计划在2008年当时机成熟之时就退下董事长之位。这些举动在中国企业中史无前例,曾引起诸多争议和质疑,从侧面也反应了牛根生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企业家,不爱专权,走出中国特色的企业家之路,由此获得人生价值的超越。
——————————————————————————————————————————
二、毕福剑(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求学经历:
大连市中山区枫林小学。
辽宁金县大孤山公社王家小学。
辽宁金县第十二中学。
大连市第二中学。
1976年至1978年:
辽宁新金县太平公社唐房青年点插队。
辽宁新金县太平公社文艺宣传队。
1978年至1985年:(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第一调查船大队服兵役。曾任放映组长,俱乐部主任,副航海长,青年干事,团委书记。
1985年至1989年:北京自考广播学院电视导演专业就读。
1989年6月至今: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任导演,1997年创办《梦想剧场》栏目,任制片人,兼节目主持人。
1994年参加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拍摄,任主摄像之一。
1995年随“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去北极。
利用暑假,五一、十一、元旦等假期,制作了非常受观众欢迎的“暑假七天乐”“五一七天乐”“十一七天乐”“元旦七天乐”等。
1959年1月16日生于大连,中学毕业赶上插队落户,后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第一调查船大队服兵役。如日中天时,又赶上裁军,回到地方考大学。考试成绩在“上戏”名落孙山,而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导演专业却排在前面。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本来学的是电视剧导演,却干起了文艺。文艺导演也没整明白,一脚给踹到台前去了。曾经参加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拍摄,任主摄像之一。1995年随“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去北极,担任摄像并客串主持,从此逐渐被人熟悉。
小眼睛、大嗓门、口音重、爱搞怪……毕福剑在这个流行“花样美男”的时代的确显得太另类了,不过有《快乐驿站》和《星光大道》,再加上原有的《梦想剧场》,这位长得颇“意外”的主持人成了央视三套出镜率最高的主持人。谈到为什么忽然变得这么“火”,老毕一脸坏笑:“可能大伙突然看出我漂亮来了。”
——————————————————————————————————————————
三、李福成
李福成:男,汉族,高级经济师, 1954年9月生,北京市顺义区人,中共党员,研究生。现任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福成取得自考大专学历后,走马上任燕京啤酒第二任厂长。他凭借在自学过程中养成的韧劲儿,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带成了中国最大啤酒企业集团之一。燕京啤酒多年名列国内同业产销量榜首,是跻身世界啤酒企业前15名的知名企业。李福成是在文革中上的中学,十年动乱使他失去了进大学的机会,他说:“是自考给了我一次补课的机会,为我指引了一条迈向成功之路。”
自考毕业后,李福成继续深造,获取研究生学历。他曾历任顺义化肥厂党总支副书记,北京市燕京啤酒厂党总支副书记、副厂长、书记、厂长,现任公司总经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劲的竞争对手,他领导企业勇敢迎接挑战,成功捍卫“燕京”品牌,竞争实力不断增强。长期探索创新国有企业发展模式,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自主创新之路。企业发展定位准确,管理创新成效显著。提出内涵式滚动发展的思路,领导企业适时进行股份制改造,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走出一条投资省、周期短、效益好的企业跨越式发展道路。带领企业由一个小厂迅速发展为有形资产88亿元、无形资产90亿元、产销量和经济效益在全国啤酒行业名列前茅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为民族啤酒产业的壮大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四、吴士宏
吴士宏没有任何高深背景,也未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多年在歧视中感受地位的卑微。她曾在椿树医院做护士,1985年,获自考英语专科文凭,通过外企服务公司进入IBM公司,从沏茶倒水、打扫卫生的小角色做起,直至1997年出任IBM中国销售渠道总经理。1998年,吴士宏从IBM跳槽,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
吴士宏名言: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一个女人。
——发挥长处,不克服短处。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都是与生俱来,对于领导者来说,没有必要去改造。
——实之华之兹乃兼求,逆风兮,顺风兮,无阻我飞扬。
她,生于北京,满蒙汉三族血统。曾为北京椿树医院护士。 1985年,获自学高考英语专科文凭后通过外企服务公司进入IBM公司任办公勤务。一年后获培训机会进入销售部门,因业绩突出不断晋升,从销售员直至IBM华南分公司总经理,被称为南天王。 1997年任IBM中国销售渠道总经理。12年来在IBM一路冲杀,为其开拓中国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8年2月,吴士宏离开她工作了整整12年的IBM,由IBM中国经销渠道总经理职务,受聘于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登上职业经理人的一个高峰。
1999年12月1日,“因事业和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而辞职,在IT界引起了震动,隐身一段时间后吴士宏重出江湖,宣布将加盟国有企业TCL,出任TCL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TCL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裁。
在中国信息产业界,吴士宏创下了几项第一:她是第一个成为跨国信息产业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的内地人;她是唯一一个在如此高位上的女性;她是唯一一个只有初中文凭和成人高考英语大专文凭的总经理。在中国经理人中,吴士宏被尊为“打工皇后”。"一个人如果总是在一个没有大波浪的平缓状态中生活,也许等他到白头时,回头一看,才发现那么多日子已经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1979年,吴士宏得了白血病,此后长达4年的治疗过程中,由于一次又一次的化疗,她的头发几乎掉光。大病过后,吴士宏才忽然觉得:自己的生命只能重新开始,因为生命也许留给她的时间并不宽裕了,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吴士宏开始萌发了她一点点的野心: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在那以后的生活中,她对自己的头发异常地爱惜,也从没有理过短发。1997年初一次在福建,理发师不小心把她的头发给剪歪了,一边长,一边短,只好把它修齐。当头发被剪短的时候,她"心里就马上哆嗦起来,想起了当初没头发时的难过心情。"
20年后,已经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吴士宏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依旧历历在目,因为这场大病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在病中,她曾很深入、很痛苦地在想:"身体好了之后,我还能像原来那样活吗?"大病之后,吴士宏对生命,生活,和时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体验,在她看来,彷佛自己的生命又从头开始。
带着这样一种对生命的重新体验,吴士宏开始了她新的人生设计。此前,吴士宏自护士学校毕业,她决定选择一条"捷径"--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来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对吴士宏来说,虽然自学并不总是最高效的方式,选择自学是因为别无选择,她只有一个目标:把病中耗费的四年挣回来,加上埋藏着对大学的强烈渴望,她只能花费比别人多的刻苦在最短的时间里给自己挣一张走向新生活、新机会的入场券--自学文凭。 参加英文专业的自学考试,吴士宏的英文都是从头学的,花一年半拿下了大专,吴士宏感受最深的是两个字"真苦"!虽也有几分得意,但她最得意的还是"赚"回了点时间。1985年6月吴士宏决定去参加外企的考试时,还有最后一门英语口语没有考完,她就跟公司主管说:"我肯定能拿下,如果拿不到,你就解雇我好了。"
"中国有太多的优秀人才,许许多多平凡人的一生中都充满了突转、发现和奇遇,有着许多埋藏在每个人心底的动听的、抑或是悲惨的故事。很多人天份很好,可能有着与我相似或者更艰难的经历,有些可能也会随机遇慢慢地浮出水面,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一个显眼或不显眼的舞台。可是许多人在未找到这样一个聚焦点之前,永远只能是藏龙卧虎。"
1985年吴士宏拿到了英文专业的大专文凭,并通过外企获得了第一份在外国公司的工作--去了IBM。在IBM一开始她做的是"行政专员",几乎与打杂无异,什么都干。这段生活对吴士宏影响也非常大,倒并非是"打杂"之类的工作对她有什么屈辱,而是身处一群无比优越的真正白领阶层中,吴士宏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常常觉得自己真的没有能力,没有价值。这样一种强烈的自卑情绪,伴随了吴士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幸每个人都有不断变化的机会,身处的环境中也不断会有新的刺激出现使人往上或往下走。在吴士宏身上,这种来自自卑感的不断刺激,当时就像不断有鞭子抽打着她,驱使她往上走。吴士宏后来回忆说:"那样一种痛、一种触及心底、层层包裹下的自卑和尊严的纠结,对我刺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我后来花了好几年时间才克服并超越了这种自卑。自卑之后,才有升华,而有了自信,可以促使你做更多的事情。"
1992年底到1993年初,吴士宏经历了她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转折。当时IBM在中国成立了独资分公司,相应的中国员工也就从外企雇员变成了外资独资企业的直接雇员,原先个人升迁方面的一些障碍也开始消解。在此之前,应聘外企的本地雇员是不可能成为经理的,现在突然开启了一线机会的天窗,吴士宏突然意识到,原来在本地雇员的这一群人中间,她已经走得稍稍靠前了一些。从那时开始,她也开始有了所谓对事业的意识,萌发了一点"野心"。现在的吴士宏看来,那时只是一点小小的野心,心里只是在想:哎呀!我要是哪一天成为经理,那将是如何不得了!而且那时,吴士宏只能把这种野心和梦想藏起来,不敢跟别人说,怕说出来做不到。
——————————————————————————————————————————
五、王辛民
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曾先后在航空工业企业、国家经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工作。
1991年5月,调入赛特公司,先后担任公司办公室主任、总经理助理。
1994年4月,卸去赛特公司办公室主任一职,兼任购物中心总经理。
1997年3月,担任赛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主管集团的商业经营。
1999年4月,担任赛特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主管集团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2000年11月,担任赛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50出头的王辛民,说话语速不快,音调平和,给人以谦谦智者的感觉。有人评价他的管理方式是八个字:“平和中庸,刚柔相济”。他自己总结道,文人经商的风格:一是有文化底蕴,二是理性的思考,三是随和的个性。反观赛特集团的“气质”,从建筑物本身的风格到管理理念,厚重、沉稳、塌实,流露出浓浓的书卷气。当然,这是赛特15年风雨的积淀,但是,作为现任领导集团的核心,王辛民无疑潜移默化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赛特的风格。
以成败论英雄,王辛民在商界是成功的。但是当初很少有人想到他会从商,因为他是学中文的,最初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当记者开玩笑似地问他:“这是不是可以证明您对经商很有悟性?”王辛民很认真地摇了摇头:“不是悟性,是知识,当然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
一如很多总裁办公室的格局,王辛民的办公室四周是落地的长书柜,但是让人真正感到他爱读书,是他谈起好书时的兴奋表情。采访的短短几十分钟时间里,他几次起身拿出案头上的书放在记者面前:“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你一定要看看”在他推荐的书里,有介绍美国著名的诺氏连锁店的《3000等于1》,有关于企业经营的《基业长青》。
但是,好学的王辛民却至今没有看过几本专业的商业理论教材,他说,找教材找了很久,一直没有合适的,那些教材不是太老了,就是太洋了,都不适合目前中国商业的实际。为此,他有意自己编写一本实用的商业教材。
王辛民说,他一生中最珍贵的是两段时光:一段是在工厂准备自考的时间,另一段就是在赛特工作的时间。42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王辛民走进赛特,开始了这段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1994年,赛特结束了与日本八佰伴集团的合作,王辛民受命于危难,担任了赛特购物中心的总经理。
那一段力挽狂澜的经历应该是儒雅的王辛民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他接任时,一场在中国新闻史和中国商业史都罕见的大讨论刚刚结束,这场关于“赛特离谱不离谱”的大讨论持续了半年,参与者有全国的30多家媒体,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论,但是对于赛特来说,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
王辛民在回忆起十年前那场“冲击波”的时候仍然充满了激情:“那时赛特像个漂亮的博物馆,门前冷落车马稀。大讨论为赛特留下的有利的一面是不花广告费出了个大名,不利的一面是留下了个 “太贵”的印象,很多人面对赛特的时候有畏惧的心理。甚至那时的阴影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消除,十年了,连我自己都有很多住在海淀区的朋友从没来过赛特,他们还是认为赛特门槛高。”
大连高新区瑞盛文化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 2010-2024保留所有权利 ICP备案号:辽ICP备16006228号 辽ICP备13003084号
不存在此广告或此广告被禁用